反问教案

发表时间:2025-06-05

反问教案(实用五篇)。

反问教案 篇1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并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等词语;抓住大自然的现象说出生物与节候的关系,进而概括出“大自然的语言”,说出作者围绕“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品读课文语言,说出文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拟人等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好处,学习本文是如何使语言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

3.丰富科学知识,感受观察、实证的重要性,萌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大自然的语言”和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说出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抓住“语言”这个话题聊开去。

语言:就是人说话,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说话双方能互相知道对方语言的意思。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⑴分析课题拟人手法,让读者觉得有趣味,吸引读者读下去。

⑵结合注释了解作者竺可桢。

3.质疑。

大自然说了些什么话?人们从大自然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释疑

1.抽学生分部分阅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识字学词。其余学生带着“大自然说了些什么话?人们从大自然的话中知道了什么?”问题圈点勾画做批注。

2.大自然说了些什么话?

⑴全班交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围绕“大自然语言语言”——自然现象,总结提炼并板书。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春

燕子翩然,布谷鸟来,孕育果实——炎夏

果实成熟,落叶簌簌——秋

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寒冬

⑵总结自然现象与四季气候变化特点。

板书: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草木荣枯年年如是

候鸟去来周而复始

⑶人们从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什么?(安排农事)(物候)(物候学)

3.人们从大自然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物候观测;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的意义。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研读课文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大自然的语言的?如何写物候观测的?如何写午后来临的决定因素的?如何写物候学研究意义的?

二、研读1——3自然段

1.描写四季更迭。

2.拟人手法,生动有趣,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3.第2自然段打比方说明。

4.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物候;物候学。

三、研读4——5自然段

1.物候观测及其意义。

2.用什么说明的,你觉得这种说明的作用是什么?你发现作者有什么精神?

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列数字说明。

作用:铁证如山,不容辩驳,有说服力。

精神:善于实证。

四、研读6——10自然段

1.作者写了哪些决定因素?怎样安排的?

2.由重到轻,层次清楚,有条有理。

3.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

五、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从内容到形式。

2.拓展延伸。科学精神。

七、作业

抄写词语;完成同步练习。

反问教案 篇2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1、大家都说我和弟弟长得很像。(   )

2、我们是做过的花朵。(   )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6、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

7、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   )

8、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拟人句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1)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3)月亮害羞地躲进云里去了。(   )

反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后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卑劣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反问教案 篇4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反问教案 篇5

1、乡村大道啊,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这句话把()比作()

2、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句话把()比作()

3、乡村大道啊,也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

这句话把()比作()

4、乡村大道啊,又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

这句话把()比作()w286.CoM

5、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人角落,手指肥圆。

这句话把()比作()

6、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这句话把()比作()

    想了解更多【反问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反问教案

本文网址:http://www.w286.com/rijidaquan/5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