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莞可园观后感(精华8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1
东莞,一个美丽的城市;东莞,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东莞,一个文明的城市……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我的成长乐园——东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整个中国惊讶不已,还让整个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记得刚来到东莞时,这里还只是个平凡的城市。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崎岖不平的泥路。走在街道上时,无家可归的垃圾随处可见,连灰尘都在空中张牙舞爪……看到这一幕幕,我失落极了。
但是,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东莞——我的第二个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由一个平凡普通的城市,变成繁荣富强的和谐家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徘徊在街道上,感受东莞的变化。走着走着,我被东莞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瞧!一幢幢高楼大厦耸立在路旁,旁边的`路灯照耀的柏油马路,路面一片金黄。两旁树木拔地而起,茂盛的枝叶上还挂满了小彩灯,在静谧的夜晚里显得如此的神秘。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令人目不暇接,它们一辆紧接着一辆,一排紧挨着一排,像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溪,流淌在马路上。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东莞——我成长的乐园,我感受到您的变化,体会到您的魅力了!
东莞不但是个美丽的城市,而且历史源远流长。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可园就是其中一处了。进入可园,一阵清香便会扑鼻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荷花池了,一朵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亭亭玉立地立在水面,池水清澈见底,看得见水里的细沙,它们正懒洋洋地在池里睡觉呢!接着,我们又漫步在可园中,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听长辈们说,可园是广东近代四大名园之一,它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也就是公元1850年。前人称赞它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见证着、守护着东莞魅力之城的繁荣与富强!
东莞,一个充满绿色,充满和谐的城市。她是我的成长乐园,是我的第二个家!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2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孩子们最隆重的一个节目,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我的孩子在中一班,这也是他第二次在幼儿园过自己的'节日。为了这次活动,学校老师和宝宝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们满满地期待六一节的到来。这次活动当日,我观看了所有的节目。总体来说有以下感想:
活动充分展示了幼儿园的良好形象,使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幼儿有了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整个活动从开幕到结束组织井然有序,节目的安排和场内秩序都不错,气氛也非常的活跃,这充分展示了幼儿园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也体现了全体师生较强的素质。我们家长也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教育管理,也相信在这种健康、活泼、向上的环境中,在幼儿园全体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孩子们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这也是我们全体家长所期望的。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3
那些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孩子的未来。
看到张以庆的《幼儿园》,每件事情都不是连贯的,它并不以某一个小孩或者某几个小孩为主角。如果非要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有许多个,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形象,那就是幼儿园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节如此支离破碎,然而却让观众的印象很是深刻,因为它表现的就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是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有过的经历。那一个个长镜头的组合以及关于孩子们镜头的特写,还有镜头的运动来表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了幼儿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我最终还没能确定下来,是表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表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吗?也许只是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还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表现了幼儿园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大明确,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还是颇为清晰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是以一般纪录片常用的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讲述幼儿园的故事。但由于这部纪录片并不以某一个人为主角,而是以多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为它是以缀合式团块结构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根据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叙事的时间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来走的。 在我看片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应该就是那些背景的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场收的声音乐声还有幼儿园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乐让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背景音乐是在他们第一次午睡,在马上要睡着和睡熟的时候出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学校住宿的时候,睡醒了老师会播的音乐。口琴的音乐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欢快的,而是充满一种淡淡的哀伤。那是我曾想快快长大的日子,想快点变成大人,快点成年,快点老去的时候。而当我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开始还念过去,那种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觉,不开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现实而又天真。他们知道要恨日本人,骂美国人,知道有爱,知道中国足球,评论起来也像个大人一样能说出一套一套的话。但他们也会很直率的不开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却也会歧视,孤立别人。最终,我也想起来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片段,其实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只不过那时候更坦率。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现出了有摄像机这种东西在拍着他们,他们会不自觉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单独插入的对孩子的访谈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让我无话可说。
话说在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分钟,我都有记录下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记下了很多纪录片所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东西,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哭闹,吃饭、午睡时的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长镜头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却一直失败的场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却依旧放不好,也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这让我着急万分,后来却又释然,钻牛角尖却不放弃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是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陈志鹏,这个长镜头是以一种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头看摄像机,或许是看活动室的另外一个门,那一种踌躇,那一种期待过后的失望,让我想起了在求学生涯中,同是几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实心里知道不会被抛下,却还会恐慌的难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会再来的过去,那些泛黄的记忆,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远去吧。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4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这是纪录片《幼儿园》一开头的两行字幕,前一句是片子中所拍摄的、清晰可见的客观事物,而后一句便是站在摄影机后、坐在剪辑台前的编导想要通过片子来表达的主观思想。可以说,张以庆的《幼儿园》是一部通过对真实记录画面的重构,从而恰如其分地渗透创作者主观倾向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的细节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体会到了孩子们有趣、纯真的一面。入托第一天哭闹的小男生、第一顿饭时泼饭的小女孩、睡觉时千奇百怪的睡姿,都尽显小朋友们的天真无邪。同时,导演还捕捉到了穿衣服、系鞋带和摆凳子等一些细节。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孩子们内心的执着,也反映了大人们对于事业或生活的执着追求。
在这部片子中,采访占据了很大的戏份。心算高才生熊经纬、参加了四个补习班的冯梦然都是被采访的对象。他们小小年纪便被父母施以重压,借他们批判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同时,当记者问及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时,孩子们有的觉得“爱”是恶心的象征,有的认为“爱”是种难以启齿的东西。其实,孩子们的内心并非完全纯真洁净,他们有时会存在邪恶的歪念,他们扭曲了“爱”美好的含义。记者也问了孩子们一些关于政治事件的看法,孩子们各抒己见,有些孩子很有智慧,但立场却极易改变。这一点也与大人们极为相似,编导通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来反映大社会中的种种,从一个孩子的眼里观察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光线的刻意安排和追求,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最好的光线效果,将孩子们的'世界展现得柔美、动人。如教室里上课从窗外透射进室内的柔和光线洒在孩子们身上、空空的教室下单独一个小孩子坐在那里的光线安排、一个小女孩站在门缝边上向外看,光线从外洒满孩子的脸颊、一个小女孩扒着百叶窗的光线安排、夜晚月光洒向熟睡的孩子们的身上......这些细节上的光线追求使得画面变得柔和曼妙,容易触动观众的神经,描绘给大家的是一个美好的孩子们的小小世界。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5
在东莞的春节中,与北方的春节截然不同,总会有不同的仪式与风俗。
在东莞这边每到腊月十九春节开始了。在这一天,我们得在外边买七零八碎的物品。像在家中常用的清洁工具。在各个方面都要做足,大人们要买一些衣服.食物给孩子们,有的男孩中,都要买一些玩具之类的杂物,以便过年时,呆在家中解闷;女孩子都会买一些新年中特有的首饰。
到了二十三,东莞一般不会过这个小年。在家中,一直忙到除夕的那一天,都必须忙上加忙,赶着做各种各样的清洁,为的是迎接新年,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息。
除夕真开心!在夜晚中,家家都飘着美酒与饭菜的香味。一些小孩在外边放炮,增加了新年迎来的`气息。在家里的人们边吃着团圆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则与大人们的生活不一样,在外边玩耍。有的放炮.有的在家中吃零食,有的则在亲戚朋友家度过。在小孩子的眼中,春节时最快乐的一个节日。
在此时,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守岁。到了夜晚时,正好是11点59分至12点之间,放出喜庆新年的鞭炮声,这鞭炮声接连不断……
初一时节,大人们小孩子在城中休息。男人们去亲戚朋友家中拜年,有时会带着小孩去灵压岁钱;女人们在家中度过。年青人,则与朋友同学去歌舞厅K歌。青少年每到这“非常时期’’都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元宵到了,又是春节的一大高潮!大人们都得在家中休息,年青人都会选择唯我独尊的性格,一时在家中享受,一时在外面狂欢,一时在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直至,小孩在外边玩耍,都想要留住这一节目,12点整才算会家。这一天大家一定要吃元宵呀!元宵节是多么的热闹啊!
一眨眼,就到了春节之末。大人们,该会去工作。小孩该回去上学。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飞快地来到我们身边,迎来了我和20xx的东莞迎春花市的约会。在年二十九的下午,妈妈、姐姐和我一起兴高采烈地漫步花街,吸收着花团锦簇的陶冶。
一来到花市,简直是花的海洋,人的世界。只见花市人山人海,游人如织,人头涌涌,人们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个个喜气洋洋。花街的中间与两旁的展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一朵朵五彩缤纷。花市一眼望不到尽头,犹如大海那样无边无际,犹如天空那样一望无垠。突然,一阵暖暖的微风轻轻地吹过,花儿们一齐向大家点头招手,又好像为大家送上美好的新年祝福。
展位里的'花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我们一漫步花街,就与人们摩肩接踵,都被一盆盆美丽的鲜花吸引住了,花儿绽开了笑脸。妈妈挑选了一盆迷人的水仙花,白色的花瓣拥抱着黄色的花蕊,显得无比灿烂。接着,我们继续欣赏。哟,百合花正含苞欲放,犹如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掩着脸,我们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然后,我们又看见了象征美好寓意的“富贵果”,它们好像一个个小柠檬,可爱地编织在一起。走着走着,我们被一盆华丽高贵、金黄色的菊花熏陶住了,这时的菊花开得无比艳丽,花儿绽开了笑脸,笑吟吟地望着大家。菊花衬托在绿叶上面,让人感到无比傲丽。花市里还有蝴蝶兰、猪笼草、迎春花、剑兰、长寿花等等,朵朵的鲜花,色彩艳丽,形态万千,五彩斑斓,犹如一群美丽的蝴蝶朝你扑来,又犹如有一片浩瀚的花海,我们自由、随意地欣赏着。最后,我们买了富贵果、百合花、水仙花、菊花、向日葵等等,满载而归。
暮云低垂,晚霞晕染天际,花市四处弥漫着少许的喧哗,妈妈、姐姐和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花市。20xx东莞迎春花市的约会,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7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孩子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孩子们慢慢的形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而小班却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开始了第一节课。
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许多成人的关爱,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孩子内心的恐惧、愤怒、渴望又有谁能真正的体会到呢。也许成人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年的感受吧!集体洗澡时的场景,让人看着那样的揪心,满头满脸的肥皂液,让孩子崩溃到“我要跑,我要跑”。我想洗澡本是件快乐的事情,然而这样的洗澡在孩子心里产生的恐惧将伴随着他们一生的体验。当片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让我增添了更多的揪心与难过。
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孩子回答:“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父母把所有事情都会排在孩子的陪伴之前。当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盼来了周五可以见到爸爸妈妈的美好时刻时,第一位进入教室的妈妈没能让我看到想孩子的那份激动,没能看到那份久别的亲吻和拥抱。而孩子此时的那份高兴、激动、委屈、难过都融入到了刹那间崩溃的眼泪里。
影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了,但是又并不完全懂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孩子带走,在他们的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的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的聊天“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的,饭要吃,就是会回来的晚些。户外活动就是去外面紧玩紧玩,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特别开心,对他们来说,不是总能有那么多自由时间玩耍的,自由玩耍变成了奢侈的事情,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的少而珍贵。张以庆导演以模糊的镜头给了观众很多的思考。
9·11事件孩子们觉得那些大楼里的人们太痛苦了,正如自己一样“逃也逃不脱”。没有了快乐而又不能自由寻找快乐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无奈和接受。
在看足球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怎么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给孩子,要孩子给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在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教育缩影。孩子们要爱国,但他们不一定非要爱一个不会踢球的中国队。老师们集体教育,过多的统一化标准,让孩子们越来越早的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个性。
一个小朋友被问为什么能张这么高时说:“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高的。”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就会讲如此公式化的语言?原来他在幼儿园里就已经被教育要讲这样的话了。为了迎合成人,他们早已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影片以大班毕业,袁老师生孩子为结束。最后的字幕里写着“三年后,他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而最开始的字幕是“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看似拍摄的是一群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缩影,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嬉戏、打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无奈与孤独。半夜睡觉却被老师拖起来上厕所,在班上孩子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只有自己还在等妈妈时的焦虑。一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没有人关注那个打人小朋友背后的原因和感受,老师说“我把他送到小班去了,我不要他了,没有人喜欢打人的小朋友”。这样的语言让孩子怎能不再一次的奋起反抗,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了塞进了一个圈子,迫于现实收起了自己的于众不同。使同处一个圈子的个体趋于规则化。例如片子开头几分钟的“第一顿饭”,有个小男孩说“吃完回家”,在幼儿园的第一个午觉依旧在哭,因为他还没有适应这个新环境,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因为他无力改变他回不了家的现实。又比如马玉兰这个幼儿园的“害人精”,她和其他的小孩子不一样,不爱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她经常在上课时发出声音,在课桌上乱写乱画,在大家坐着唱歌时却一个人站着,甚至还想把脚抬起来放在课桌上。
片子中经常出现一个孩子独处的场景,教师外面阳光明媚,但是在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存在着,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常常会给人一种群体活动的错觉。在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像小胖子一样一件一件穿好衣服的,有做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陈志鹏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的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小椅子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椅子,接下来的时间他都是在于这个椅子做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与实际行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他回头想要寻找帮助。
当然,除却这些让人看了有些伤感的画面,也还是有属于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一叶知秋”场景里面,一片叶子也能玩的很开心。
片中各故事过渡之间经常插入对某个小朋友的访谈,这些小朋友有的多才多艺,两位数的心算能快速得出结果,会说“英语话”,知道日语里“爷爷”和“叔叔”是“一个词组里面的”,会流利快速说出“八啦百啦标啦兵啦奔啦北啦坡……”有的心里面有很秘密,被问道你喜欢哪个女孩子啊这样的问题腼腆而笑,被问及是不是那个白白的那个?他脸红红地说“你知道怎么还问我呀?”孩子们在被问及关于“我爱你”的问题时表现一致暧昧,大多数孩子并不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说“我爱你就是我想把你抱着”,“不好说”。问道“为什么不好说”的时候,孩子扭扭捏捏笑了,说道“这个恶心”。这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一个孩子从未得到过成人给他无条件的爱,更没有感受到爱,我想他们又怎能回答出什么是爱呢?WWw.W286.cOm
《幼儿园》这部记录片,国际评委认为这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既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折射,让全世界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那些都是曾经的我们,将来还会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东莞可园观后感 篇8
5月31日,应蓝天幼儿园的邀请,我作为宝宝三班李天予的妈妈有幸观摩了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晚会。走进礼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活泼可爱的舞台设计和台下摆放有序的观众座椅,让我觉得蓝天幼儿园精心打造了此次庆典活动。井井有条的一切也让人感受到幼儿园严谨的工作作风。
当报幕员用甜美的声音介绍小朋友们出场时,我看见灯光打在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上。孩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尽管动作不是那么熟练,但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真诚。家长们用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鼓励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当看到李天予小朋友站在舞台上卖力地表演快乐的小刺猬时,作为妈妈的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心中千千万万个不容易在此时此刻都化为乌有。我深深地知道,这一切来的有多么不容易,仅有3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时期,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够随着节拍完整有序地完成整个舞蹈动作,这对于我来讲是不能想象的一件事。但是蓝天幼儿园和宝宝三班的老师却做到了。你们付出的辛勤汗水,让我的孩子站在舞台上向他的妈妈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此,我深深地向蓝天幼儿园和宝宝三班的老师道一声谢谢,感谢你们让我的孩子成长起来,感谢你们培育了我的孩子。
最后祝愿蓝天幼儿园越办越好,也祝愿老师和小朋友们永远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