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锦集十三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600字(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看完后我很有感想,有100万名教师,几万个艺术学校都在参与这个活动。我们首先听了一首乐曲:《我们》。它的作曲家是李小兵,艺术总监是俞峰。这首歌曲主要赞扬了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的广阔,人民是多么的坚强,永不放弃、不退缩地面对各种挫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该有的精神。接下来是一首叫做《黄河大合唱》的著名歌曲。它的作曲家是光未然,艺术总监是冼星海,它以壮志、悲壮的歌声向我们诉说,让我们一起“保卫黄河”。每当说到长江、黄河,就会想到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那种为了保卫自己家乡的豪情壮志,黄河是中国的河,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想到黄河就想到中国,想到中国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90岁的郑小瑛是一位音乐家,她2019年参加了第十五届音乐大会,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看他们演奏的人都在台下高喊着,这一幕令我很感动。他们唱出了祖国的.心声。93岁的郭淑珍也和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还有杜黑、严良等音乐家都演奏了这首乐曲,《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已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抹不去。
这就我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的读后感,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2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我国的古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而真正倡导美育并建立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相济”的传统融会贯通,在1912年2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蔡元培认为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此美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艺术已经不是兴趣课,而是必备课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
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心理学、教育学都认为,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少儿时代是思维的发育阶段,而进行语言教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学习语言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同时语言又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幼儿到小学阶段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3
美育云端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美育课程带到了每个学生的家中。在参与了美育云端课堂后,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美育云端课堂的便利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网络,我可以在家中参与课程学习,省去了因为交通等原因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参与的课程,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种灵活性让我感到非常舒适,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其次,美育云端课堂的互动性给我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我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不仅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解惑,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收获。这种互动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另外,美育云端课堂的多样性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在课程中,我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方向进行学习,满足了我的个性化需求。而且,美育云端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使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培养了我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最后,美育云端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是显著的。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各种艺术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美育云端课堂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让我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我在美育方面的实际能力。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4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一开始,主持人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乐曲家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力量,而合唱恰好可以抒发这种力量。在听完《我们》这首由无数人演唱的乐曲后,我满腔热血。接着我又了解了来自延安的《黄河大合唱》,在看着屏幕上黄河气势汹汹的咆哮,风也在吼,海也在叫;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伴着鼓、唢呐、竖琴、快板等音乐的伴奏。我的内心被震撼到了。1937年,1942年,2020年......这首歌还是那么的有劲。来自重庆、四川、台湾等各个省的声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许多老兵都听哭了......后来我又认识了郑老师、郭老师、徐老师等高龄音乐家,他们用高亢的声音与无数的心血,唱完了这首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个让华人骄傲的作品;五星红旗,一面让人肃然起敬的国旗。一个个华夏人的歌声,仿佛一滴滴水,近13亿滴水成为了一条如巨龙般的河,那就是...黄河!影片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我恋恋不忘那首《黄河大合唱》,离开了教室,是去食堂的时间了。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5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美育云端课堂”。让我了解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和《黄河大合唱》方面的一些知识及背景。
这次的“美育云端课堂”可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主持的呢!课上,还与音乐作曲家李小兵进行了连线,他可是毕业于有名的中央音乐学院。他创作了一首叫作《我们》的歌曲,还特地在课上播放了视频,而且是一万名师生一起完成的合唱,歌曲虽然不长,但意义非凡,令人回味无穷。接下来是郑小瑛奶奶,她今年已是91岁的高寿,她曾经也是位指挥家,在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国被日本侵略、侮辱时所作,作者是冼星海,那时作这首曲是为了激发人们的信心,视频中,人们在黄河边高声歌唱,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斗志昂扬、精神抖擞。
“美育云端课堂”给我的启发很多,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6
世间到处都是美,有心灵之美,品质之美,然而,我觉得最高贵,最优雅的是艺术之美。
马,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更是驰骋沙场,威风凛凛的动物,它们带给人类很多帮助,所以,现在人们创造了很多关于马的艺术品。
我们家里放书的书柜里,有着一匹马的雕像,它浑身金灿灿的,尽显出它的尊贵与优雅,然而,尊贵与优雅中,还不失威风与霸气。好象它就是马中之王,不论任何一匹马见了它都要进行膜拜。
这匹黄金马的两个前蹄扬起,两个后蹄稳稳的踏在地上,坚实的马身雕刻的有板有眼,马背上披挂着一个镶着红宝石的铁鞍,这马鞍让本身就威风,霸气的黄金马看起来多了几分大气。那双明眸里写满了威严,仔细看看,我仿佛看到了它驮着它的主人,威风凛凛的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景象。我觉得最突出的地方是它的尾巴,它的尾巴看起来非常柔顺,像是随风飘荡,那一丝丝鬃毛,看起来清清楚楚,惟妙惟肖。
我还记得,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世间的美吧!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7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看完后我很有感想,有100万名教师,几万个艺术学校都在参与这个活动。我们首先听了一首乐曲:《我们》。它的作曲家是李小兵,艺术总监是俞峰。这首歌曲主要赞扬了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的广阔,人民是多么的坚强,永不放弃、不退缩地面对各种挫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该有的精神。接下来是一首叫做《黄河大合唱》的著名歌曲。它的作曲家是光未然,艺术总监是冼星海,它以壮志、悲壮的歌声向我们诉说,让我们一起“保卫黄河”。每当说到长江、黄河,就会想到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那种为了保卫自己家乡的豪情壮志,黄河是中国的河,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想到黄河就想到中国,想到中国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90岁的`郑小瑛是一位音乐家,她参加了音乐大会,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看他们演奏的人都在台下高喊着,这一幕令我很感动。他们唱出了祖国的心声。93岁的郭淑珍也和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还有杜黑、严良等音乐家都演奏了这首乐曲,《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已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抹不去。
这就我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的读后感,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8
美育是一门没有教材的书,当知道有美育课上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我不仅不知道美育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育这门课,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没有书。
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了课堂,在这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何为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来进行。
为什么我们美育没有课本,那是因为这门课程不需要课本,老师可以以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东西来自由发挥跟我们所讲述,不需要仅限制于课本的那点东西。我觉得这样也是挺好,毕竟课本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课本讲的话,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老师也会因此对这方面的讲述会受到限制,好的老师不需要课本,当然啦,这并不是说需要课本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美育的课程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美育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生活中完全不会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学会了欣赏舞蹈,学会了欣赏声音带给我们的情感,学会了欣赏书画,学会了欣赏我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还学会了应该怎样摄影才能更好的突显一个事物的美等等。
记得老师最开始是跟我们讲述应该如何拍照,还记得老师的黄金分割法,真的非常有用。上完课后的第二天,我跟我舍友一起去参观了我们学校的杏林,在那里发现了几朵稀稀落落的花,但是我还是拿出了我的手机,要把它们拍下来,一拿出手机就记得老师课堂上的方法,然后就试着去拍了一下,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那天还发了朋友圈,然后朋友们都纷纷评论说哪里有怎么好看的话。顿时就觉得,拍摄是真的需要一些方法跟技巧的,不能随随意意的就开拍。
对于从小就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我来说,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该如何去鉴赏好的艺术,要不然这方面真的会一直空缺着的,而美育正好就跟我讲述了这方面的东西,我们老师也是一个要求特别高的的人,对音质方面更是。记得课堂上的喇叭质量是不怎么行的,老师要跟我们讲述音乐方面知识,她就随便教了我们应该如何去买喇叭,她说好的喇叭跟差的喇叭放出来的音乐真的可以说是天仰之别。艺术也一样,在懂得艺术这方面的人来说,欣赏名人的画可以说是淋淋尽致,而对于不懂的人来说,就会欣赏这里画了什么。
比如对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懂得的人会这样欣赏,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而不会欣赏的人就知道洛神赋图里有一些不知道到在干嘛的人物跟人物身边的一些背景。真的不懂画的人就真的这样的。
在美育课上学到了一些鉴赏艺术品的技巧,鉴赏艺术品应该欣赏其内容、寓意、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艺术品本身的意义。有人说过:欣赏艺术品,就应该欣赏艺术品本身,以及艺术品的存在的全部意义。好的艺术品寓意是非常丰富的,做工精细,来不得半点虚假,单是做工就可以花上好长好长的时间,更别说还有前期的预备工作,为什么说一件作品那么有价值,价值的产生跟生产这东西的时间成正比,艺术品就价值真的是非常高的。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精妙绝伦的翡翠,除了拥有卓越的“先天条件”外,当然也需要后天的精心设计和细心雕琢。好的雕刻工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让翡翠的价值更上一层楼。比如《青云得路》翡翠,作品俏色运用巧妙,黄,紫,绿三色合一。雕琢人物精细、传神,动作造型也是自然舒畅。图案选自传统题材,寓意吉祥。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仔细用眼睛去看,用心去体会,认真用耳朵去聆听,总会发现些什么。我们用心去观察我们自己,会发现每天都不一样,总是会有细微的变化。当我们真的用心去领悟其中的意境是,真的会触动我们的心灵。《父亲》这首歌,我平常是有在听的,但是只是为了其中的旋律优美,而去听。但是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看着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当时是古巨基在唱着这首歌,我用心去聆听,听到最后我眼泪刷刷的往下流,真的控制不住,最触动我的泪点的是这么一句: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他变老了。这句真的很触动,想着自己的父亲正在慢慢的变老,而自己缺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这个事实。
当我们用心去领悟了,真的会有所收获,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9
美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外在美,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美。但在艺术中也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
陶瓷也是一种艺术,它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美,它不仅拥有着美,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制作陶器的方法也是一代一代的传受着。
今天,我们来到了陶器制作基地,只见叔叔踩着踏板,双手捏住泥土,里面那圆圆的“鼓”不停的转着,泥土在那位叔叔的手中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花瓶,花瓶外面均匀,虽表面是棕色的,但是,他们将塑好的花瓶拿去烤制后,再将其涂上白色,画上那一条条五彩的图案。
望着那花瓶,我们仿佛看到一片洁白的天空,在空中彩霞若隐若现,那条蜿蜒的长龙,身上的鳞片细细密密,脸上似乎挂着威严,让人有些恐惧。那条龙的眼睛好似被画活了,用一根筷子轻轻敲打花瓶,一键声音及其清脆的声,这种声音似乎从花瓶的口中涌出。
花瓶那纤细的身体又是那样的美丽,它的腰细细的,从上往下看,自然向上大而中戏下面鼓鼓的。形成一条弯弯的波浪,再将几数玫瑰插入瓶中,为装饰点缀,我似乎看到的不是一个美丽的花瓶,而是一个穿着花裙的窈窕淑女,站在那儿。它的表面是那样完美无瑕,光滑的表面没有露出一丝丝的凹凸痕迹,将水滴滴在花瓶里,咕咚咕咚,我仿佛听到了一位音乐演奏家,在灯光的照亮下,它的表面被照得反光,那生动的话,也为它的美景锦上添花。
当你看见它时,似乎他很是珍贵。将它摆放在群中,它是那样耀眼迷人。其不止花瓶是陶瓷做的,碗也是,那看似不起眼的泥土,在修饰之后,类似于完全释放,从一堆泥土,变成了一个洁白的花瓶。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0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师生与延安小学生同上一堂云音乐课,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奉献一份力量。
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被视为民族精神号角的《黄河大合唱》、万人云合唱《我们》等一批优秀作品相继登场,这些艺术家用艺术之美传承延安精神,奏响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国之声。通过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为大家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情感,让大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这些爱国之情震撼人心,让人深受鼓舞。
通过观看这些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深深被优秀的文艺作品所吸引,纷纷表示以后会多了解一些有品味的艺术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做一个有内涵、有品味、有学识的新时代好少年。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1
美育是一门没有教材的书,当知道有美育课上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我不仅不知道美育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育这门课,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没有书。
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了课堂,在这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何为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来进行。
为什么我们美育没有课本,那是因为这门课程不需要课本,老师可以以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东西来自由发挥跟我们所讲述,不需要仅限制于课本的那点东西。我觉得这样也是挺好,毕竟课本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课本讲的话,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老师也会因此对这方面的讲述会受到限制,好的老师不需要课本,当然啦,这并不是说需要课本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美育的课程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美育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生活中完全不会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学会了欣赏舞蹈,学会了欣赏声音带给我们的情感,学会了欣赏书画,学会了欣赏我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还学会了应该怎样摄影才能更好的突显一个事物的美等等。
在美育课上学到了一些鉴赏艺术品的技巧,鉴赏艺术品应该欣赏其内容、寓意、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艺术品本身的意义。有人说过:欣赏艺术品,就应该欣赏艺术品本身,以及艺术品的存在的全部意义。好的艺术品寓意是非常丰富的,做工精细,来不得半点虚假,单是做工就可以花上好长好长的时间,更别说还有前期的预备工作,为什么说一件作品那么有价值,价值的产生跟生产这东西的时间成正比,艺术品就价值真的是非常高的。
当我们用心去领悟了,真的会有所收获,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2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熟悉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
5月23日,“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拉开帷幕,此次艺术节邀请到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等10家著名院团,通过接力联播的形式呈现了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中有8首原创作品是延安人家喻户晓的,又与黄河分不开来的合奏和朗诵的经典音乐,它们分别是《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船夫曲》,这之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乐章分别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和《保卫黄河》,这两个乐章听了之后,我心里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乐章借鉴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创作元素和风格,它痛诉着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在朗诵声中,作者光未然先描述这“河中之王”——黄河的汹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黄河泛滥,表达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和对民族灾难的哭诉。
而在《保卫黄河》中歌曲采用齐唱和轮唱的形式演唱,这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一开口唱,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游击健儿端起步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这难道不是《黄河大合唱》所传达的延安精神和中国精神吗?
我相信,每个听了《黄河大合唱》的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人民不屈不挠、永远不垮不倒的象征,歌曲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从来都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日时代的英雄啊,你们是黄河的象征!是不朽的黄河曲!
我想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努力学习,在学校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做听话的好孩子,学会自主独立,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3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具有许多优良传统的民族,而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一直延续,无论是当年的抗日战争,抑或是当下的抗疫战争,都让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次直播用艺术传递延安精神,用音乐传递能量与希望,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还加深了我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望今后能再现此类展播,让美育更为普及。这次美育云端课堂通过网上艺术展演、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面向全国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用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用艺术精品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促进成长,不断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抗疫作品《我们》,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有爱、增强战疫信心。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宣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震撼!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点亮我们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