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产者作文(集合3篇)

发表时间:2025-02-05

大生产者作文(集合3篇)。

大生产者作文 篇1

大自然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周围,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心灵的美丽。

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当我们驻足芳林,耳边总响起婉转而动听的声声鸟语、阵阵歌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展翅翱翔的雄鹰。它们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生命,感谢大自然给了自己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当憩于静静的小池边,遥望远处那密密的竹林,实在是绿得可爱,一条幽幽的小径直通远方。低头倾听桥下的流水声,淅沥淅沥地欢快而平静地流淌,仿佛在与大自然愉快地私语,倾吐自己的心思与喜悦。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顺着秋风飘到了地上。从相伴了一生的指头上悄悄地落下来。它没一丝埋怨因为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冬天,为了大树的休息生养,它依然牺牲自己,不向大树争养分,不给母亲添烦恼,断然从树上落下来,悄然离去,回到了哺育、抚养它的土壤中,化做养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献给了大地。

当我们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听着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气息,体会大海的那种种与世无争、平静与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的情怀。它对待世界万物是最公平的。

当我们身处一泻千里的长江,与那奔流不息的母亲河黄河。看见它们那黄色的血脉,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与那博大的胸怀,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它感到骄傲,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

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大自然的美,在与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与每一块石头。感悟它那微弱而坚强美丽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与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换。

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投入它宽广的怀抱,全身心地领悟。领悟它内在的那独特的美,领悟人生,领悟哲理。那样我们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美丽的心,纯洁的心。那样我们会非常幸福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大生产者作文 篇2

世间太多的美好皆来源于内心幸福的感受,人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别人的感受。得体的言行,高贵的灵魂,往往能使别人感受到如沐春风的美好。生活中,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依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优雅的举动,每一次灵魂的坚守都会使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都会给别人带来不可磨灭的感动。

国画大师吴冠中,一幅山水丹青便能卖得上百万的`高价,而他却淡然地撕掉自己一幅又一幅的作品。“不能让不好的作品留于世间,蒙敝人们的眼睛啊。”大师的风范令人仰视,使别人感受着追求完美的心境与超越世俗的品性。毫无疑问,吴冠中坚守着自己的艺术原则,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积极的。如今颇不平静的社会急需这样的感受,让人们在浮躁的追逐中感受清明闲适的心境,懂得“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人生境界”。

民国时期的才女张爱玲,也给别人带来积极的感受。这文坛的异数,将自己的种种不幸飘逸地一笔带过,不写战争,不写革命,只写爱情,只写时代的回忆,在这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站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旧上海暧昧的胭红天空下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醉心于爱情的洒脱的她追求着那稍纵即逝的美好,欣赏着那一刻的美丽。

在人类永恒轮回的历史中,正是这些高贵的灵魂使别人感受着美好与幸福,完成生命一次次的淬炼与升华。

生活中,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些声音、一片色彩、一缕阳光,就能给别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同样,优雅的言行、高尚的灵魂亦能使别人感受美好,体味幸福。为何不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为生命的真谛?为何不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为真正的践行?让别人在感受中被美丽感动,被那最美好的生活姿态感动。

大生产者作文 篇3

20xx年10月29日清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型小区新城南都的圆形广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武进日报》举办的第二届独具地方特色的读者节将在这里举行。

八点多,在欢庆的鼓声中读者节拉开了帷幕,现场的气氛一片热烈。我们通过聆听本报副主编热情洋溢的发言,了解了《武进日报》的起步、发展、壮大。作为《武进日报》小记者的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期间,最吸引我们小记者目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和现场技艺展。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配着详细的文字介绍,令我们大开眼界。更令我们痴迷的是许多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展示:惟妙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化腐朽为神奇的木雕,精美的掐丝珐琅画,香气扑鼻的横山桥百叶……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我们武进传统的地方特色。

平常喜欢做做手工的我最感兴趣的是捻纸艺术。一袭古人装扮的这位民间艺人的身旁摆放着许多制作好的别具特色的捻纸艺术品。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位年近花甲的朱琪爷爷是朱熹的第二十七代子孙。他一边向我们这些好奇的小记者介绍捻纸的特点,一边熟练地捻着纸,盘着纸,向我们展示着捻纸的二十七道工序中的“搓纸”的过程。看着朱爷爷那熟练的身手,我觉得这是项简单的活儿。于是,我从爷爷手中接过纸也想试试。没料到,搓了一会儿就没信心了。因为搓出的纸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根本没法做东西。爷爷笑着说:“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耐心,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就数数,念经,让自己不再浮躁”。爷爷还告诉我们,“捻纸”这门手艺是祖传的',只传内不传外。他是他的奶奶从小手把手教的。朱家历代在杨桥开豆腐店,十分有名。开豆腐店那会儿,朱琪奶奶看到邻居排队买豆腐的时间长了,就会用包大豆斋饼纸和其他一些花花绿绿的纸捻个蝈蝈儿、螳螂呀送给他们,很是好看。朱琪爷爷非常喜爱,也正因为这份热爱,朱爷爷与“捻纸”这门传统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却仍然非常矍铄,面色红润,腰板挺直,大概是因为这50多年一直有“捻纸”这一最大的兴趣爱好陪伴的缘故!说到动情处,朱爷爷两眼放光,不禁拿起旁边的面具脸谱手舞足蹈,跳起了避邪祈福的舞蹈来,我们连连拍手叫好。通过爷爷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捻纸在过去是作为一种辟邪的物品,现在已成为一种工艺,早已名扬海外了。听到这儿,我的心中对朱爷爷这位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承者充满了的敬佩之情。

可这样开朗的爷爷也有伤脑筋的事,现在这个社会人人、事事都赶时髦,赶潮流,没人再愿学这门手艺,就连自己的儿女也不愿试上一试。因此,朱爷爷的当务之急是想打破这门技艺“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多收几个徒弟,以至不让“捻纸”失传……

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精彩。回来的路上,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花花绿绿的广告宣传,川流不息的汽车,我却没有了去时那般兴奋,心情反倒有一点沉重,为对民间传统技艺逐渐流失而担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永远展现它们的精彩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