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日记网

大槐树的学生作文

发表时间:2023-07-04

[写作]大槐树的学生文章word版。

一个个新活的文字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相信大家都写过日记吧,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人的恒心和毅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日记都不会相同。我们自己怎么写好日记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作]大槐树的学生文章word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通过作文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和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保存作文就像珍藏了一段岁月的历程让人生的经历得以延续。而写好一篇作文除了大量阅读外也离不开“练习”,你所见过的优秀的作文有哪些呢?以下是本文的首篇介绍“[写作]大槐树的学生文章word版”,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WwW.jT56w.cOm 检讨书大全)

幽然追忆大槐树,不能忽略乡愁的记忆。我们村子很大,大多数人是王姓,却不是一个家族。王氏家族,在我们村子是主流群体,村中央有王氏祠堂,相传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此地。其他姓氏为张、董、赵、史、曾、田、金、李、薛、杨、闫,我是李姓,在我们村,直系亲属不多,也不算少,至今有八九十口人。我大伯是中学老师,他为人谦和,与世无争,曾当过校长,是村里识字多的人。据大伯讲,我们李姓家族,最初不在这个村,在附近大约三四公里处,是另一个乡镇的村庄。他曾拿出家谱给我看,家谱上有我的名字,可能续家谱时,我不懂事,对此毫无印象。

我们冢王街,在很久以前,曾是古洛茶道“必经之路,街道两旁,商铺群集。”我们冢王街曾有城墙,四座井字形城门,四周有护城河,解放以后,陆续拆除。冢王街东西主街道两旁,有粮行当铺,茶馆酒肆等,来往客人很多,我老爷在街道旁租房做小生意,积攒到有钱以后,在临街闹市,买一间小商铺,从此迁移到冢王街。

冢王街很大,曾有老人戏说,一小商贩入村迷路,一天不曾走出村。村子虽然很大,可是我们李氏家族,是外来户,家业很小,毫无根基。我回想起过去,是记忆中那一间砖瓦结构的老房,头顶是木质棚子,有木梯,上面可以住人,或者堆放杂物,算是两层。房子一侧,有一间房一般大小的过道,可能是夏天可以乘凉的原因,村人称为风道。夏天的风,从风道吹过,感觉十分凉爽。从过道走过去,是一个独家小院落,有东西厢房,房子十分低矮,住着我们一家人,还有我两位伯伯的家人。小院狭窄,因居住人多,却很闹嚷。这里是我出生之地,我五六岁时,随父母从这里搬迁到村外。两位伯伯,他们也陆续搬走,到新房居住。

童年时期,我家后院有一棵大槐树。我年龄尚小,往事却如影随形。我们家有槐树的地方,被大人称为后院。每年夏季,天气炎热,后院树木繁多,地面荫凉潮湿,年长者闲来无事,时常在槐树下歇凉。常有邻近妇女,在此做针线活。现如今,因为新村建设,老街房屋,逐渐拆除。我们家老房子,被我二伯卖掉。村人拆旧建新,我家那一棵老槐树,却依然保留完整。老槐树历经风雨,虽然很老,正是因为,它是一棵老槐树,新村街道拓宽,槐树生长在街道中央,成为新村路口的奇葩。

我每次走到新村大槐树,随行的故友明白,这是我老家宅院的位置,却总是伸手指着老槐树,感触颇深地说道:“这棵老槐树,就是我们老家……大槐树长老了。”朋友说:“我知道……知道……不知道你说过多少次了!”朋友不爱听我提大槐树了,他不知道我的内心在想什么。当然,我也不想告诉他什么。无人明白,我的心事,像美酒一样,在心底发酵,直到芳香四溢。

老槐树的枝干不旺盛,粗壮的主杆已经虚空。前段时间回去,我望着老槐树高处腐朽的一面,因腐朽的因素,有几个钱币一般大小的通透小孔。我站在树的这一面,可以望到那一边的风景。老槐树却毅然矗立在风中,见证着冢王街的往昔古今。无人注意我在痴情凝视老槐树,也无人知道我在胡思乱想,追忆我和大槐树之间的深邃情感。我是人到中年,却时常有一颗怀旧的心。我感慨往事如烟,时光的脚步匆匆,容不得过多思考,就催人长大,逐渐老去。岁月不留痕迹,若留痕迹,就是这一棵伴我度过幼年的老槐树。

三四十年过去,这一棵老槐树不见变化,除了恰似当年的老态龙钟,枝叶不如过去繁茂,就这样一棵老槐树,却送走村里一茬又一茬的老人。每次从大槐树走过,恰似看到村里过去活着的老人,仿佛看到他们曾经存在的身影。

这一棵老槐树的根部,被村人细心维护,他们用砖和水泥围砌,填黄土在里面,不知是否有人浇水。槐树向南100米,就是村子的王氏家祠。祠堂前一块平地,有几棵柏树,枝叶苍翠。少年记事时,每年唱戏,戏台在此处搭建。村里有唱戏的,有曲剧团,村里人会唱戏,会拉二胡等,他们当时唱的戏有:寇准背靴、铡美案、卷席筒等等,场景闹嚷,十分壮观。就是现在,每年春节,村里的老唱戏者,如风雨飘摇,风烛残年,依然在支撑剧团演出。戏台之前,就是我们村集市,每隔一天集会,早晨有卖水煎包、油条、热蒸馍等,各种蔬菜肉食。菜市场两旁有熟肉店、烧饼铺子,小饭馆。菜市场处,这里早年有一个大水坑,低处沿村南方向,有小桥流水。水坑中有鲤鱼,村人垂钓;有小鸭畅游水面,波光潋滟。水坑四周,垂柳轻柔,枝条在风中摇曳。村中的妇女,她们拿着棒槌洗衣,槌衣服的棒槌声响,是纯朴村妇的舒缓节奏。我老娘当年,曾在这里洗衣,我在一旁嬉戏,攀爬柳树。老娘那时年轻,她抡起棒槌,劲头十足。如今老娘已经衰老,疾病缠身……当年大水坑,如今已经填平,建起一排两层高楼,渐成商铺。所谓童年的记忆,就这样不复存在,促使我苦苦追忆童年。

时光远去,不可挽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村里老人,留守大槐树,夏天歇凉,冬天晒太阳。树虽枯萎,却令人回味深邃。

我们村庄,是一个多姓氏组合的团体。在我记忆中,就称为冢王街,是我们郏县人口最多,村庄最大的一个传统村落。后来划分为前冢王村(前街村),后冢王北村、后冢王南村、后冢王西村,后冢王东村。现在又从前冢王村,划分出一个前冢王新村。前后冢王区分的主要因素,是因周定王墓地为界,墓地南为前冢王村,墓地后面和左右方位,划分为后冢王村。冢王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传统村落。

少年时代,我们冢王街,曾有一个中学,四五个小学学校。我的小学老师,他们依然健在,身体很好,年长者80多岁高龄,年小的50多岁了。我上学时,因为学习差,数学总不及格。老师讲课,我除了不捣乱,仿佛在听天书。老师提问,一问三不知。因此,老师对我很是严厉,时常让我站在讲台上,一是让我丢人,以此惩罚我。第二个原因,老师说他讲课辛苦,我不勤奋读书,就站在讲台陪伴,对他是一种尊重。我站讲台,一次两次,次数多了,习以为常。现在想来,从何谈起,谁不想给老师争光?学习不好,不是我笨,那是脑笨。现在依然,做人做事,不会拐弯抹角,直来直去。

我们村历史悠久,尤其明、清时期传统建筑,这些古代民居,文化气息浓厚。因为国家重视村级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几个行政村综合在一起,被评为省和国家级传统文化名村。据文史专家考察认定,周定王墓地在冢王西街位

置。所以从历史因素综合考虑,建设新农村其间,依然保留村里传统古建筑,根据上级政府部门公布,过去的“冢王街”,正式命名为“定王街”。这是村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村庄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我们冢王东街进村路口处,有一棵500多年古槐树,它是我们村所有的树木之王。这一棵古槐树,虽然主杆虚空,粗壮的枝干依然,但是它曾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现在大槐树,像人一样,如油灯枯竭,气血衰亡。后来,因一次狂风作乱,大槐树横枝,被风折断。粗壮的枝干,如沙场关羽,人头落地,身首异处。断枝长有四五米,粗细有二人合抱之状。村人甚是惋惜古树枯木,断枝横在大槐树下,风吹日晒,几度春秋,不曾被人破损,或者做柴烧。我带友回村采风,有一位美女,依偎大槐树留影,她身穿旗袍,为大槐树附丽青春之神韵。古树老枝儿,充当背景,成就摄影之大全。

人和树木,本不同类;人若飘然,树何足惜?然而,村口大槐树,与其山野古树,大相径庭。村口大槐树,根如龙骨,俯卧地面,村人老少,皆有依恋。村人早年艰辛,耕田种地,来来去去,途经大槐树。夏天到此处,头顶槐树叶,恰似雨天打伞,哗哗作响,诱人止步。那时拉车的村人,他们不想走,赶路的陌生人,要在此歇脚乘凉。好奇的外来人,他们从此路过,围着大槐树转一圈,树仿佛他的情人,他们伸展手臂,尝试搂抱,不能如愿,失望而去。

千古俗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村人劳作归来,他们到大槐树,坐在树根上乘凉。天长日久,来去人多,粗壮槐树根,被人磨得光滑。大槐树前,曾是收麦场,夏季天热,村人光膀,安坐树下,侧放茶水罐,手里拿着麦秸帽,一边扇风,一边喝茶。他们忙里偷闲,在大槐树下享荫凉。大槐树,犹如廉颇老矣,不可重用,而且似有阴气作怪。平日清风悄然轻拂,枝叶瞬间沙沙作响,犹如丝竹之悦耳,琴瑟之悠扬。我们村口大槐树,与纯朴村人的数百年深邃记忆,就像是画家笔下的一幅乡村油画,呈现在冢王街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