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歌词(必备4篇)。
苍白歌词 篇1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
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5.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6.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
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苍白歌词 篇2
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这睡狮渐已醒
苍白歌词 篇3
我们总认为青春是色彩斑斓,独一无二。其实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青春也只是自己年轻一场,当你以为它会发生什么时,它只是像一部呼啸而过的列车。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亲由于工作的中发生的意外,在他出生不久后就死了。只是靠他母亲那单薄的躯体承受着生活的压力,独自把他拉扯到大,哦,忘了说他还有一个小他几岁的妹妹。
父亲认识他的母亲,所以可以常常在生活中给予他一点帮助。对他了解还算深。上初中时,中国还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他上学的学费就落到了父亲的身上,仅仅靠着那一个月三百块左右的工资,从中抽取一部分出来帮他“谋”到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减轻他母亲的负担。
“那后来呢?”我问。
父亲连连摇头,苦笑的连写满了无奈:“还有什么。他不好好学习,不懂得珍惜机会咯,整天知道旷课去玩,又抽烟喝酒的,也没几个人找得到他。现在没有文化,也只能打工了。”
我点点头,沉默无言。父亲问我,你想知道怎么不去问他?我忘了一眼客厅中那位穿着整洁。手里夹着一支烟的年轻高廋男子一眼。我说我怕这样的人,有点不良少年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走出了客厅,听他和我母亲的谈话(这是他第来我家)。
他们正好谈到他年少的时候。烟雾弥漫的空气中,他显得还是不太成熟,或是说依旧年少轻狂吧。我听见他缓缓开口:“当年我家庭情况那样艰苦,哪里有心思读书?而且也有很多的人没有读书不是么?还是一样可以赚钱再说,打工一个月也有几千块,不少了。”
这句话很熟悉,也有人和我说过,读书不是的出路,打工也可以赚钱。而后他就离家出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不过我想他把钱花完了就会回家里吧。就像有的人,把青春花完了才领悟。你总以为会像那些特别的人群,没有学历可以身居高位,或是说在自己年少时遇上某些人或者某些机遇带给你财富,改变你平淡无奇的人生。
他不久便离开了我的家,出门前打了一个电话。我听见他用那稚气固执得像孩子的声音对电话里头的人说:“妈,你的媳妇快来了,说是要我送她点礼物,你能不能。”电话另一头不知道说了什么,不过从他那愉快的心情想必是顺了他的意了吧?
像所有年轻的人一样,我们都是在这样叛逆的时代走了过来,当我们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用自己的观点来诠释这个世界。其实我们都错了,当年的我们什么都不懂,只是固执地扞卫着自己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生活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我们活着不过是为了活着。
苍白歌词 篇4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
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
啊海军战士红心向党
严阵以待紧握钢枪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lalala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
我爱晴朗辽阔的海空
英雄的战鹰在展翅飞翔
啊穿云雾跨海浪
海军战士斗志昂扬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lalala其实我和你们想象的一样
lalala年轻的心要在大海上翱翔
lalala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
苍白歌词 篇5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代表作品有《示
儿》《诉衷情》。
二、故事背景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三、课文翻译
注释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
四、问题归纳
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2.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3.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
五、课文主题
《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苍白歌词 篇6
小螺号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小螺号滴滴滴吹,声声唤船归喽;小螺号滴滴滴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喽。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美哟。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小螺号滴滴滴吹,声声唤船归喽;小螺号滴滴滴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喽。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美哟。
苍白歌词 篇7
一、齐读诗歌
二、解题,了解泰山。
学生先介绍。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
三、自主学习《望岳》
1、学习方法介绍:
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
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
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和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
远望青未了广阔
近望神秀高大
凝望云、鸟
愿望众山小
四、鉴赏诗歌
-
迷你日记网(w286.com)小编精心推荐:
- 发展对象思想汇报4篇 | 第二季度思想汇报4篇 | 情书歌词 | 想要歌词 | 【必备】酒店销售总结四篇 | 【必备】酒店销售总结四篇
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
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
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点面结合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
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5、我们了解到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的感情总是很深沉郁结,但是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杜甫。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写这首诗的背景。
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早的一首。
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
7、齐背诵《望岳》。
苍白歌词 篇8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做美好的一段日子,而儿时的伙伴给了我们生命中最纯真,最美好的一段记忆。慧子——那个胖嘟嘟,又很爱笑的小女孩,曾经陪伴我度过了三年无忧无虑的幼儿园时光。细数起来,我和她已经有四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不知她在沈阳过得还好吗?
歌曲《岁月神偷》中有一句歌词唱到: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是的,岁月能偷走的只有年华和青春,但它永远偷不走属于我和慧子之间的回忆。还记得我们两个因为一根画石的“归属权”吵的气急败坏,甚至声称要就此绝交。而没过一会儿,她就憋红了小脸一声不吭递给我一个馒头,和我一起去喂鱼;还记得因为不同版本的《神奇校车》哪一本大我们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搭理谁,可两天后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天天黏在一起。
那些年的很多记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风雨腐蚀了,但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发生的那一幕确依旧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哭了,其中慧子和我是哭的稀里哗啦最惨的两个。因为我知道慧子要去沈阳读小学。那时的我只害怕突然有一天一眨眼,慧子就会离开我。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还是在毕业后的一个月就各奔东西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虽然我和慧子身处异地,但是我们的情谊确永远连在一起。
苍白歌词 篇9
《我们是黄河泰山》
作词:曹勇
我们是黄河泰山
我漫步黄河岸边
浊浪滔天向我呼唤
祖先的历史象黄河万古奔流
载着多少辛酸多少愤怒
多少苦难
黄河向我呼唤
怎能愧对祖先
我登上泰山之颠
天风浩荡向我呼唤
中华的风骨象泰山千秋耸立
铭刻多少功绩多少荣耀
多少尊严
泰山向我呼唤
要做中华好汉
我面对大海长天
用歌声向未来呼唤
中华的希望象太阳一定会升起
我们不负祖先继往开来
走向明天
我们就是黄河
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泰
苍白歌词 篇10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长期住在这里。
苍白歌词 篇1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童年便打马而过,犹记得那个充满枣香的时节,那间温暖的老屋,那份浓浓的爱,宛如夜空中斑斑点点的星辰,熠熠生辉。
——题记
我的故乡是一座宁静的小村,在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的天总是湛蓝,仿佛被洗过一样,还有几朵悠悠的白云点缀其间,一条清澈的小溪横贯村南村北,而在小溪的一端,有一幢向阳的房子,红墙白瓦,简洁朴素,那就是我生活了十一年的地方——我敬爱的老屋。
老屋具有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特点,东南西北各有一间屋子,中间有一片空地,当然空地不是光秃秃,一览无遗,而是种着三四棵树和许多花。爷爷喜欢树,母亲喜欢花,于是每逢春秋天来我家做客的人一进我家大门便看花了眼,呆呆地停下了脚步。每到这时,母亲总会骄傲地看向她精心侍弄的花,嘴角洋溢着笑容。
母亲是一个安静的子女,穿上素锦旗袍活像从江南水乡中幽幽绽放的茉莉。殊不知,母亲爱花是源于我。
有一年母亲病重,躺在床上双眼无光,家里人都偷偷地背过身抹泪。我那时放学回家,路过一小片油菜花丛,不知为何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瘦削苍白的面容,便急忙跑过去摘了几朵,并在路旁拾起一个路人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将花放进去,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放在母亲床前,只记得母亲硬张着眼睛,一滴泪水从脸庞滑过,那一抹鲜亮金黄硬是让母亲撑了下来,并从此爱花爱生活。
不过,院子里最爱欢迎的要属那棵枣树,据爷爷说,枣树的年龄和他的差距不多大,每逢秋季,枣树上的每一根枝条都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远远望去,像一颗颗红宝石,在阳光下泛着星星点点的光泽,直至压得枝条低重后,爷爷便会组织全家开始一场大活动——打枣。
打枣那天真热闹。爷爷拿着长杆在前面打,手力既要将枣子打下,又不能将它打烂,这着实有点讲究,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只听“嗒嗒”的地声音传向院子各处,我和弟弟便负责将落下的枣子捡到竹篮子里。等待奶奶那白雾缭绕的笼屉中的枣包子,可往往没等将它们全部捡起,我和弟弟便开始偷吃了,迅速掀起一颗,塞入口中,一股清甜便在舌尖蔓延开去,舒缓着味蕾的每一个细胞,那止于唇齿间的清香,使人忍不住再吃一个解馋。
等到打枣活动结束后,奶奶和妈妈便要所有的枣子归在一处,然后计划三分之一要送给邻里街坊,三分之一要做成枣包子,剩余的三分之一才是我和弟弟的解馋宝。在我的记忆中,老屋的邻里街坊都非常热情和睦,哪家的麦子熟了,哪家的高粱弯了,都不用请求便主动去帮忙,这家有乘菜剩饭,便倒给那家的牲口,完全不会担心里央会不会有毒药,不像居住在城市里,打开窗户看到的只会是别人家的窗户,楼上楼下常常会因一件小事吹毛求疵,争论不休。若人与人更多一点包容,则会变得完全不同。
等到奶奶和母亲做好枣包子之扣一大家子就坐在枣树下,开始一场丰盛的宴会,爷爷居上,其下依次按辈份而排座,全家人其乐融融,笑声不断爷爷则教导我们要像枣树一样不屈不挠,坚强挺立,那时,那景,定格成一幅美满的画面,留在了我的心中。
几年后当我再次回到老屋时,我惊呆了,以往的花一棵不剩,枣树也日渐萎靡,空气里弥漫着灰尘的味道没有油菜花,没有小溪,有的就是村子四角的炼钢工厂和它排出的污浊废气。我呆呆地立在院中,心里仿佛丢失了什么……我儿时的故乡去哪儿了?我那欣欣向荣的小院为何如此陌生?
后来我才明白,有一种情景是永远不会变的,就像母亲多年以后仍最喜欢油菜花,爷爷看复一年地培育枣树一样,那一种故乡情依然会深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且永远无法泯灭。
谁的内心里还缭绕着阵阵枣香?谁的回忆中还有花儿鲜亮绽放?
-
推荐阅读:
恶搞歌词(合集4篇)
民歌歌词(必备十二篇)
许愿歌词
上帝歌词(收藏十三篇)
-
欲了解苍白歌词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苍白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