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日记网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发表时间:2023-06-21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5篇。

以下是一些有关“新时代青年议论文”的资料供大家了解和学习。作文就像一条银河能够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和风景,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自由和快乐的来源。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宝藏”。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篇1

流水年华,以星光之力筑祖国之基

中国近代史不似古时的隋唐盛世逐步发展壮大,而是被西方列强的突如其来的冲撞而至。从无到有,从鸦片战争的被压迫,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时代,诞生在兴业路旁石库门中。

作为中国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探索着那个“从无到有”的年代,不知不觉中,悄然来到一百年前的上海。

我看到了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他身着西装,带着圆框眼镜,眉头紧锁,在反复的踱步,仿佛在思考什么,似乎有些痛苦。他孤身一人向远处走去,也不知他奔赴何方?去寻找什么?当我正在思索是否要跟上前去时,他却健步如飞的飞奔而归。他褪去了我初见他时的痛苦面容,变得满面春风,透过眼镜满眼皆是自信。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份《青年杂志》报刊昂首拓步的走上前来。这次这位前辈并非是一人而是带着许许多多朋友回来,他们在一起畅谈着马克思主义,谈论着国家的未来,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究竟是谁呢?仔细端详他的外貌,我猜测莫非他是陈独秀?想到这我顾不得其他向他发问。

“我是陈独秀,只是如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人罢了”——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新青年,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从无到有,使无数青年的思想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条!”“还我河山!这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绝不屈服的向前脚步,将爱国学子们被彻底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数青年群情激昂,上街游行,抗议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成为学生运动的先导。

历史的长河贯穿百年,一百年后的今天,2020年伊始,新冠席卷全球。在欧美各国对疫情纷纷自顾不暇时,我们这一代青年又奋勇向前。《新青年》将所有的中国青年比作萤火,而就是这万千萤火汇聚成了点亮中国复兴之路的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冲在一线的00后医护工作者,他们不怕危险,勇冲前头。一名名在防疫守卫城市中的年轻民警和军官,他们舍小为大,只愿四海承平。还有这一年来,无论是在航天科技领域还是互联网技术上,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新力量的可爱的青年。五四运动的一百周年已过,崭新的历史车轮又到了我们的脚前。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是要以身作则、怀瑾握玉、干霄凌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前进道路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和精神。我们愿意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奉献出我们的全部。

2022年对我们来说,极其不凡,作为学生,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从来不怕“从无到有”,也不缺乏“敢为天下先”、“迈步重头越”的勇气。为了中国万千人民和我们的后背,那一代代即将涌现的青年们,为了他们能拥有一个海晏河清、风禾尽起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努力开创新时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提升的新格局,拓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用声音和思想武装五四精神,弘扬时代先锋和楷模精神。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各位青年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朝着更新更强的路,用心去学习,用爱去传播,用身体去锻炼。

因为我们是万千中国青年中的一员,因为我们是一群00后的大学生,满载着对未来的憧憬,正用书声和梦想,装点着校园的宁静。回顾这一段历史,回顾我的城市和我的学校,过去从来没有人因为自己选的路,是前不见来者的路而退缩,我们应敢为天下先,开创革命新面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永远铭记开国功臣和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功伟业,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篇2

新时代,新青年,新态度

103年前,一群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复兴,高举这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旗帜,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响彻中华大地,进行了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03年后的中国,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十四五”规划正如火如荼进行,向2035远景目标砥砺前进。共同富裕、强国有我等网络热词,勾勒了这时代的不平凡,然而在其中也有一些违和的热词:躺平和内卷。

“躺平”,从字面意思理解,是对环境的顺从、对困难的妥协。如今,“躺平”通常表示不想努力,什么都不做。躺平不是专属于弱者的无奈之举,研究表明,躺平情绪多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群中。这种躺平观念在中国青年中迅速传播流行,青年不愿意为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种躺平心态的由来,就是因为内卷。内卷,即没有发展的增长,是同一类的资源过度投入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收益努力比降低,常常被视为一种非理性的竞争,是努力的“通货膨胀”。由于内卷和躺平文化的影响,当代青年开始对自身未来发展产生迷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躺平看似是心态豁达,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而内卷则是恶性竞争、浪费资源的表现,这些在本质上丧失了理想信念,淡忘了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我们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须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因此,我们日常的知识学习,日常的科研活动,应坚持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生活幸福谋福祉、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和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四为”方针出发。

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便是为当代“躺平”、“内卷”青年指明了明确的道路。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研究生党员,应秉持工匠精神,遏制内卷,拒绝躺平,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以饱满的学术热情和求知欲望去学习去科研。自从工匠精神纳入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全国各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想必不久,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我们这一批社会的新青年、国家的新栋梁,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新态度,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立志如同工匠一般,成为一个“于国是重器,于家是栋梁,于人是楷模”的人。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篇3

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青年学生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栋梁,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又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青年学生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展现出自己的无限能力。

一、使命:担当未来的责任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和快速变革的现实,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青年学生要承担起未来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青年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自身素质,担当领袖责任

青年学生积极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能力,在学校中要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并使用自身的才能和技能为学校服务。

2.关注社会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青年学生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主动参加人才项目和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3.用真诚付出和努力,传递正能量

青年学生身处于新时代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传承先辈良好的文化和传统,以真诚深情、友好互助的态度与人交往,用积极奉献的态度展现自己的无限潜力。

二、担当:迎接未来挑战的勇气

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青年学生首先要拥有应对未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并用自身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无私的贡献。

1.积极适应未来社会,挖掘自身潜力

青年学生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经历风雨沧桑才会更加显大无畏的令人难以抵挡的力量。学生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2.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新时代领军人

青年学生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新时代的领军人,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青年学生的力量无限,能够推动国家向更加富强和美好的未来发展。

3.发挥团结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通过团结协作,实现群体力量的集中,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和个人成长。学生应该学会协作、竞争、分享等,这些也是未来社会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

总之,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始终扛起担当,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积极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勇于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和力量,为梦想奋斗,为未来拼搏。让我们一起加油,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篇4

暮春又至,清明节也随之而来。

又踏上了那条久违的道路,说不出是熟悉还是陌生,在外求学的我多少年没有再次踏上这条归乡的路?曾经弯曲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笔直畅通,曾经的泥泞如今也变得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彰显宁静,在清明节的凄清氛围里增添了份肃穆。

故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时的我经常嬉戏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没人居住了,也无人清理,更显凄清。木门上挂了把铁锁,那把铁锁在风寒日露中早已锈迹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饱经沧桑。木门前枣树下的石凳,依旧光滑,但却布满灰尘,曾祖母辞世后,便再没有人记起当年的石凳,它早被人们淡忘了,但此时我见到它,却是那么亲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离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迈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翘首而盼,等我归来。老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早已记不起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曾祖母生于乱世,从未受过教育,但我却知道,她是非常渴望知识的,当我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朗读刚刚认识的汉字时,曾祖母便会停止手中的忙碌,认真听着,仿佛那些汉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听着听着,她会跟着我的朗读时不时张张嘴,但又不会出声,待我读完,她总是喃喃地说:“娃子,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多认识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没文化,一辈子没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学习,你曾祖父就有文化,会写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当曾祖母提起他时,便会露出灿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使我动容。两位老人没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也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然他们却有曾经平凡的生活与细微的关怀。

曾祖母是极爱我的。曾祖母的脚很小,他喜欢光脚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我也总是学她的样子,光着小脚一路跟着她。这时,曾祖母就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或者几块饼干,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后作为奖励给我讲故事。不,她讲的不是故事,她讲的是她亲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经的记忆。记忆中曾祖母是非常厌恶战争的,她深知战争带来的后患,很多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说起这战争,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泪水,因为曾祖父也是牺牲在冲锋的路上。透过曾祖母的泪水,我仿佛学到了更多。

暮春的风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老院的墙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头,便看到了院内的一树梨花,在轻风的轻抚下悠悠洒洒。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爱的梨花,如雪般纯洁无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飘落的时节离去的,带着一脸安详。此时,梨花烂漫如旧,却再也无人观赏。

我想,梨花的阵阵清香,一年复一年的开放,也许就是曾祖母对我隽永的叮嘱和温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纷纷飘落的梨花中静默回溯,眼前总浮现曾祖母那张饱经沧桑却又无比慈祥的面庞,此时,清明时节,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扎根,我会用一生铭记我的曾祖母,我的亲人。

一季梨花开,一生情谊深。唯愿曾祖母在另一个世界观花开如旧……

看老家乡村风光无限好,

我的老家,有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曼妙,有着能激起西施拂水涟漪的“水尤清冽”的小潭,还有这炊烟袅袅后,家里人特有的悠扬的呼唤:“伢子哟!吃饭喽……”

吃饭是一件简单却又幸福的事,在昏黄的灯光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找到了归宿,有了家的依靠。每当奶奶颤巍巍地端出绿油油的炒青菜,黄澄澄的南瓜饼,白花花的豆腐脑等让我垂涎三尺的美食,我便会猴急得不得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每看我被烫得龇牙咧嘴还不肯撒手,奶奶便会嗔怪“怪不得坐不稳啊!原来是属猴的”“为什么属猴呀奶奶?”“猴急呀”家里便会迸发出一阵酣畅的大笑。

吃过饭后,我们会相邀在一起,在傍晚的田埂上闲庭信步,屋前的梧桐被风吹拂,满树碧绿沙沙作响,最后变成满地黄金。天空干净得像孩子们的眼睛,鸟儿扑腾着翅膀点缀其间倒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嗔怪鸟儿太生气了的慨然。往往,只需要拿一柄蒲扇,迈着碎步,静悄悄的,不惊扰了这份宁静,便能感受到那远山深沉的召唤,那微风轻柔的抚摸,而湖水也被这宁静感染,泛起心动了的水纹,莫不是红拂袖了水?或者是触了虞姬临江的哀怨?看来,老家千千万万种风光,也含着万万千千的缱绻情思呀!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感受着老家徐徐升起的炊烟,老家色泽可人的美食,还有那一个个洋溢着热情的脸,蓦地就连“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力量都有了。某天,恐真要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之时,来证明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也让老家因为我们这一代,充满发亮的记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也为老家烙上时代的印记,让它传统并发展着,规矩又变化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秉承着自然,我会记着老家的味道,美食味儿,也是人情味儿。承接着时代,我也会尊重着自然,传出去中华美食的味,传出去我美丽乡村的正宗乡土味儿!那也是中国的味儿!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新时代青年议论文 篇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笔者认为,青年一代要思想“吃透”有理想、成长“吃苦”有本领、工作“吃亏”有担当,用坚定初心与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思想“吃透”有理想。

当今世界,面对各种不良思潮暗流涌动,各种不良价值观渗透侵染,青年一代如何保持定力,坚定理想信念?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许多青年在抗疫前沿阵地“火线入党”,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作为青年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冲到最前线”“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里需要朝哪去”……理想信念为新时代青年补足精神上的“钙”。

成长“吃苦”有本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新时代青年人不仅要有理想,更要有行动,不做温室中的弱苗,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时老老实实“吃苦”、不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铸就够厚的肩膀,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