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
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 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5)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6)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一、检查背诵
二、具体研习课文
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1)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2)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三、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
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
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
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
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
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三、翻译全文,落实字词句等知识点
1、通假字:
错──措,措施。
郁邑──郁悒,忧愁苦闷。
反──返,返回。
离──罹,遭受。
章──彰,明显。
圜──圆。
2、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使动用法。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高,形容词用作动词。
四、把握内容,讨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思路:前七节抒怀,揭示被排斥原因,表达坚定意志;后六节反省,检查自己行为,追求高尚品德。诗人为民请命,遭奸臣诬陷、昏君罢斥,他坚守信念,誓死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他追求政治理想遭挫折,决心追求理想人格,虽死不悔。
2、讨论诗人的形象:
诗人的处世原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诗人的人生信条──“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
诗人的爱国观念──君国相融,君是国的化身,富国强民的希望寄托于国君一人,即“忠君爱国”。
幻灯展示后人的感慨:
生不能力争而强谏,死犹能冀其感发而改行!(苏轼《屈原庙赋》)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
3、教师激情演讲:他是一个不吾知的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有理想有骨气又有使命感的'失意政治家的形象。屈原虽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依然是伟大的诗人!
五、掌握艺术特色。探讨比兴手法
1、生活喻:
“偭规矩”“背绳墨”比喻时俗背弃法度;“鸷鸟不群”“方圆不周”比喻决不同流合污;“芳泽杂糅”“昭质未亏”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相道”“行迷”“复路”比喻政治上的进退出处,相当于现在的“仕途”“出路”。形象生动,诗意盎然。
2、两性喻: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諑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对国王以夫君相称,称朝中奸佞小人为挑拨离间君臣关系的众女,把君臣关系说成夫妻关系,男女关系。两性喻把斗争生活化,用男女间的感情纠葛和夫妻间的离合悲欢写君臣、臣臣间的明争暗斗和权势起伏,化抽象为具体,平添了几分人情味。语意双关,化俗为雅。
3、芳草喻:
用蕙、茝、芰荷、芙蓉为衣料饰物,象征对美好人格的追求;用芳(发香的花草)比喻自己的高尚品德;用兰、椒等美好的花木烘托诗人开朗美好的形象。芳草喻在视觉上斑斓绚丽,嗅觉上馥郁芬芳,华美繁富。诗人用芳草香花比喻自己的美德,有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
六、在扑克游戏中趣味记忆,背诵文章
前后位的四个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把《离骚》的13段文字分别制作成13张扑克牌,每张牌上写出全段内容或开头的几个字。各组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在打牌中背诵全文。实践表明,学生的游戏办法可谓五花八门,妙趣横生。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辞”,欣赏《离骚》浪漫绚丽的色彩。
2、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法等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一些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体会《离骚》的比兴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能力
1、完成预习作业,独立阅读,理解文意,在此基础上带问题进入课堂讨论、交流。
2、从人物形象、移情手法两方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理解中欣赏屈原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握人物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实质,品味屈原的倜傥浪漫的风貌。
四、课程学习目标达成设想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说”的能力是首要的,探讨的成果,思考的结论,质疑的表达等,都需要锻铸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是基础,反复吟诵古诗词,特别是《离骚》这样佶牙拗口的楚辞,是需要训练读的技巧的。
“写”是语文的终结目标,体现学习语文的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涵养和全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
迷你日记网(w286.com)小编精心推荐: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 高一语文作文 | 高一语文必修二作文范文 |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预读(3、4分钟)
(晨读: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导入(1分钟)
画面,背景音乐—《楚辞协奏曲》。
导语:现代有人美妙地《温一壶春光下酒》,远古时楚国的屈原却是用香草、荷花、桂树、木兰来装扮自己,薰香品格,升华身价!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特之人,怎样的一袭绚美身姿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到《离骚》的探讨和品味中去------
三、课堂探讨、分析(20分钟)
1、要求在预习中找找写诗人衣服装扮的语句,都找到了吧。
一男生、一女生来朗读指出:“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齐读“制芰荷------长余佩之陆离。”
问:这是怎样的一束打扮啊!
(可以众说纷纭)
师:俗谚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今天偏偏来相相屈原的貌------
[提示归纳:衣装特点—菱衣荷裳……奇特怪异、高洁、缤纷、傲岸—与众不同啊!]
为何这番打扮呢?
2、从形象到人物心灵
引导:屈原不仅有美妙奇特的打扮,屈原还胸怀一腔奇特美丽的理想吧,是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齐读首句:“长太息……
问:诗人为谁在长长太息,止不住流泪儿?
议:(四人小组……
[提示归纳:哀叹、哀痛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怨恨帝王的放纵、荒唐,变化无思虑;痛斥小人们的嫉妒、中伤。]
思考:诗人“九死未悔”的是什么?
(心中思索一下,暂不作答!)
小组探究:屈原为什么要“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的忧愁是些什么?他的理想表现在哪几方面?
(请参阅课本19页“资料框”里的第一段:屈原正道直行……
[提示归纳:楚王昏庸,小人投机取巧的谗言,苟合阿谀,污浊、腐臭……屈原的忧愁
“美政”:希望楚王清醒、明智,重用贤能,强大楚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抗秦。
民生各有所乐,爱国,忠君---](JZ139.com 迷你句子网)
引导:“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啊!
问:屈原提倡“美政”,不愿同流合污,结局如何?
找一人读:“余虽好修姱------余不忍为此态也!”
吾读:“屈心而抑志兮(how),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
[提示归纳:遭贬、流放,怀石沉沙随汨罗江水而去……
问:大家怎样评价屈原的品德、精神?
(各抒己见,来写几句话语吧:
四、写作实践(8分钟)
下面两个即兴写作题,请快速提笔完成其中一题:
1、延展扩写下列句子的省略部分
美哉!屈子那------的七彩异装。
绚哉,炫哉!------屈原的玫瑰色梦想。
壮哉,伟哉!------的爱国精魂。
2、写一段话,阐述、评价“我眼中心里的‘屈原’”
[归纳:屈原的品德昭昭光亮如日月,屈原的精神高比泰岳,壮如黄河奔涌……]
五、读
诵读声------
背景音乐—《橘颂》。
前半部分学生齐诵,后半部分教师诵读,充分读出“兮”字的延音变读!
[个人观点、见解:
1、“芳与泽其杂糅兮”:这一句里的“泽”通假“殬dù”,腐臭的东西。
2、“兮”字的延音变读。
3、“余虽好修姱------”中的“虽”,应该解释为:副词,表示范围的单一,相当于“唯”、“只”的意思。]
尾声:探索屈原的路,也还“曼曼修远”,楚辞的韵律,《离骚》的比兴都有待于我们下节课时来探讨。
谢谢同学们,下课!
-
迷你日记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专题,欢迎访问: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