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日记网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3-08-18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集锦7篇)。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培养我们对文字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热情,老师布置阅读高分作文的任务,好作文除了华丽的辞藻以外明确的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高分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分作文吗?因此,小编整理了“春节贴春联的作文(集锦7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1】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无论在过去的一年有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事,大家都希望来年过得更好,所以每当春节将近,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边贴上春联,那么,贴春联的习俗有哪些呢?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朝开始盛行。而明朝,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经明太祖的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学的载体之一,因此其张贴位置和内容也有一定的讲究。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阴平、阳平、上、去等声调,正确的贴法是:面对大门,上联即尾字为上声、去声的'(普通话注音第三、四声)在右边,下联即尾字为平声的(普通话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而横批,传统写法为从右向左,建国后新排版规定为从左向右,两种都可。

很多人认为既然横批很多都从左向右写和念,那么门上的对联也应该由左向右贴和念,即左为上,右为下。但是,根据排版规定,横批文字从左从右写和念都可以,竖写文字排版则应由右向左。因此春联的正确贴法和念法也应右为上,左为下,而不能因为横批从左向右写就左为上,右为下了。

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19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四川有一位文人为袁世凯送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都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对不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文人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但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上下联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春联常见的横批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

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

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一副春联,一般字都不多,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因此属于合掌。

平仄失调往往表现为平仄相同的字连续使用过多,从而违反平仄交替的原则。就是说一联内连续使用三、四个平声字或者三、四个仄声字。如“家庭和睦生产好,夫妻美满幸福多”这副对联,本当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格律。下联一、二号位当用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夫妻”,第三、四号位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美满”,平仄失调。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2】

吃饭,看电视,没在城里过年,独有这两件事可做,无论外面是怎样的炮声隆隆,火树银花,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空寂。可换作乡下便有另一番感受。

无论平时如何节俭克制,过年便都放开了,把心中的烦恼愤懑一股脑转化为快乐的期盼。尤其是孩子,屋里屋外只看见他们的笑脸,而像我这样的小大人,又有另外的责任。吃过中饭是要贴春联的。乡下的春联,并不去买。外公研墨执笔,在一张张用剪刀裁剪的红纸上,先写一张“四季平安”, 在写张“六畜成群”, 一撇一捺毫不含糊,那有力的每一笔下仿佛都包含着对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向往。我在旁边细心的看着,大气也不敢出。

外公把笔给我,让我也写一张。我小心翼翼地拿捏着,歪歪扭扭的写下“福寿康宁”四字,外公笑着,把它放在红纸的最上头,我不好意思笑着,但也像收获了一份力量,又把自己祈盼注入到这个家族。我转身去拿胶布,外公却拦住我,他执意要拿米面做的浆糊去贴春联。浆糊需要熬煮,这细细制作的过程,仿佛又充满了传统古朴的味道。

捧着红纸我恭敬起来,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过往传统的真挚尊敬。

细细地在门上刷上浆糊,然后公正地贴上去······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3】

过春节很热闹,让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贴春联了。

大年初一吃完早饭,我们一家人一起贴春联。我和弟弟性子比较急,拿着粘好双面胶的上联就往门左边贴,眼看那春联就要与门完美结合了,老爸眼疾手快,一把抢过春联:“不对,不对,你们这样贴不对!”我们一脸茫然:“我们拿的是上联,没错啊?”只见老爸将双手放在背后,装出一副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一样,摇了摇头:“唉,这并不是上联与下联的问题,只怪你们才疏学浅,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上下联的贴法课时很有讲究的-在古代,人们看书时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竖着看的,所以他们的春联也自然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是不可以乱贴的,你们明白了吗?”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们明白了!”我们一边按照老爸的话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一边暗自庆幸刚刚差点犯下的错。

可老爸好像还意犹未尽,兴奋的对我们说:“春联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还想听吗?“能有才子亲自为我们讲解,我们自然求之不得!”我连忙拍老爸的马屁。只见老爸推了推鼻梁上肯本不存在的眼镜,又继续说:“贴春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他可以保佑全家幸福安康,平安快乐。贴在门上,可防妖怪入侵,还可以祛病消灾,辟邪等等。此外,春联还叫桃符门神等等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撕去旧联,换上新联,正如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听了仿佛拨开云雾见青天,对那小小的春联有了重新的认识。

想不到小小的春联还有这么多讲究,真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赞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只可惜,我知道的太少了,看来以后还得多看书学习啊!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4】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5】

欢欢喜喜贴春联-关于春节的作文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沿街商铺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些红得似火的灯笼、春联了。

今天,我们家收到了表姐书写的一幅春联:红色底子上面均匀分布着龙凤呈祥的金色印花,上面十几个黑色大字,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强健,看上去就喜气洋洋。

我兴冲冲地拿起春联就要往门上贴,这时爸爸阻止了我:等一下,你知道这春联怎么贴吗?那还不容易,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把短的贴在中间,长的分别贴在两旁不就可以了吗!贴春联啊,可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它里面的文化还有不少呢!为了一探究竟,我连忙上网去找寻资料。啊,原来贴春联还真讲究。春联有严格的对仗要求,上联和下联是绝对不能颠倒位置的。而且要遵循仄起平落的要求,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以此区分上下联。另外,横批内容如果是从右往左排的,那么上联就贴右边;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的,上联就贴左边。

了解完贴春联的规矩,我仔细端详起姐姐的春联,弄清上下联后,我便开始贴了起来,贴好后,我瞧了一瞧,真是好看,羊毫书特色,燕翼绣春光,横批欢度春节!家门在它的装饰下,平添了不少的喜庆色彩!

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它,让它继续延续下去。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6】

我们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家里都有贴春联的习俗。

我们家的春联都有:爆竹欣祝福;银蛇乐报春。 金蛇含瑞草;紫燕报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春联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年年都可以用的。一种是要按属相年年都换。这些都是喜气洋洋,春意盎然的春联,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心情,好运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我们开始贴春联了,我们先熬出浆糊,然后把熬好的浆糊涂在春联上,再把春联贴到墙上。那时我不会贴春联,弟弟童言无忌的说:“姐姐,你连春联都不会贴,我在妈妈肚子里都会。”后来这句话被传为笑谈。

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作文【篇7】

过年喽!妹妹喊着。

然后便是那寻常看似却又令人依然讶喜的红色--满眼:

红衣红袄跳红鞋,红福红灯笑满街。

红香鬓边桃映雪,红竹闹天唱春节。

砰的一声,旧岁就在漫空的喜庆里笑跑了。鸡豚狗彘的精装版也齐齐地候在了桌边。腊八的粥三十的饺子再加上暖到人心里的屠苏酒,一张张涨得通红通红的脸庞就灿如春花,斜开窗前。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

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

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

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

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

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

春服美,春联趣,春喜普天同庆;红烛摇,红灯照,红福寰球共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