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日记网

元宵节习俗作文

发表时间:2023-06-02

元宵节习俗作文通用。

一般写作文都是什么样的呢?作文是面向未来的一份礼物,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爱和关怀为他人带来一份温暖。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我们多看多听,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关注点所以我们编辑了“元宵节习俗作文”,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1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2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3

窗外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扛台阁的队伍从家门前流过。人潮翻涌鞭炮声逐渐清晰起来。一家人正吃着元宵,我匆匆扒了几口饭便放下筷子,挤进人群中看扛台阁去了。

扛台阁是有程序的,刚开始是火镬,经过每一个村子,如果这个村子需要参加这个扛台阁的仪式,就得往火镬里添柴火、放鞭炮,这都是十五之前的事了。

正月十五,石塘东巴黎前的广场上早已沸沸扬扬,扛台阁的队伍还未到,人们就都已早早地吃完饭赶来了。村里的手艺人用彩灯、彩带、鲜花等把台阁扮得花轿似的,十分艳丽。火镬在最前面,几个壮汉手里拿着鱼灯、虾灯、蟹灯在队伍后舞着。几位红衣男子舞着黄龙,鞭炮声震耳欲聋,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间,一连串的轿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我挤出一身汗总算挤到前面来了。

每一次扛台阁就是一台“微缩版”戏剧,由标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戏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演皇帝的,一身龙袍,瞪着双大眼睛看着围观的人,悠闲地坐在龙椅上;有演《西厢记》的,绿袄白裙,头戴文生巾,脸被涂得雪白,嘴唇抹得通红;还有演《西游记》的,孙悟空身披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金色的眼影在灯泡下扑闪着……他们的亲戚好友都不断往台阁里投送着零嘴。

我看得入迷,不知何时,爷爷已来到我身边,“好看吧,我们以前有台阁都是几个壮汉在扛的,现在条件好了,在台阁底下安了滑轮,省力了不少哇”。爷爷感叹着。“台阁很重吗?”“那能不重吗?台阁是木制的,里面还装着小人呢,怎么说也得有二百来斤。”爷爷沉默了一会儿又说:“越来越多的人都往城市里走了,年味儿渐渐淡了,大家伙儿还是默契的守着这个习俗,年年必办。扛台阁活动虽然费用不少,但是图个热闹,没有扛台阁活动,元宵就像没有闹过一样。”听了爷爷一席话,我心里默默地在想:是啊!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喜庆人气在减弱,节日气氛在退散,只希望这种元宵节习俗能保持下去!我又转头去看台阁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真长,真长……”爷爷喃喃着“走吧,这台阁看不完的。”

灯火辉煌,漆黑的夜被染上一层金光,扛台阁的队伍沿着石塘石板路走着,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映红了小镇,也映红了生活。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4

元宵节,一个合家团圆,明月当空的日子,它象征着团员,象征着幸福,这天,人们吃汤圆,猜灯谜,逛花灯,好不甜蜜呀!今年的元宵节,我来到了乡下姥姥家,在农村闹元宵,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呢!

正月十五清晨,我早早起了床,虽然身感一丝凉意,却被街上喜气洋洋的气氛顿时暖了心窝。我和妈妈满心欢喜走去超市,一进门,我便被冰箱中各种各样的汤圆所吸引,芝麻的、花生的、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买完后,我和妈妈便提着不同口味的汤圆直奔车站,乘车驶向乡下。一下车,便闻到了家家户户饭菜的清香和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每一家都在为团聚的一刻精心准备着。

顺着石子小路,来到了外祖父母家,与他们分别了不久,那种喜悦之情却异常强烈,风虽然刮着,但是我们却融入在了浓浓的亲情之中。

傍晚,太阳的最后一丝光辉渐渐消失,沉睡了一个下午的乡村顿时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煮汤圆、炒菜、真是人逢喜事情神爽呀!我坐在灶炉旁边,将一个圆滚滚的汤圆放下锅,盖上盖子,耐心等待着出炉。五分钟、十分钟,大功告成,我小心翼翼地掀开锅,一个个小汤圆已经在水里打滚了,我盛在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香甜可口,耐人寻味。

不一会儿,妈妈喊着,要带我去逛花灯,我爽快地答应了。走出门,啊,漆黑一片的乡村小路被五光十色的花灯点缀得焕然一新,各式各样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瞧,那边金鱼形状的花灯多么引人注目,金光闪闪的鳞片像真的一样,它好似摆动着鳍,在蔚蓝的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来回穿梭,洒下一片金辉,真是年年有余啊!还没等我一饱眼福,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拥到了另一个地点。抬头一看,一匹马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个马形状的灯,真是栩栩如生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露出喜悦的神情,是在庆祝你马年生日吗?往下看,马的四蹄交错,似乎在草原上潇洒自在的驰骋,怪不得头上的鬓毛像是在风中飞舞,是在祝福我马年马到成功吗?

我兴高采烈地玩儿了一个晚上,玩累了,回到了家,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欢欢喜喜闹元宵,在这千门万户团员相聚的时刻,我觉得无比幸福,无比快乐。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5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的一些由来吧。

一.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二.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三.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宫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为这里要举行白城市第三届烟火晚会。

六点三十会,十多米长的鞭炮点燃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烟火晚会开始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颗火球直冲夜空,随即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出现了一派雄伟壮观的场面,无数个绿色的小球形成了一个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黄色的珍珠,像一棵绿树开着黄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好一个春色满园,真美极了!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再看那边,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彩珠,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有的转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十分有趣。与此同时,又一簇礼花直入云宵炸开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与地面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百鸟朝凤。它把晚会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圆月也钻出云层,欣赏这人间奇景,时而又迅速躲藏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地,快一小时了,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用这么多钱来买礼花呢?爸爸说:现在人民富裕了,家乡繁荣了,这是在祝贺昨天的成绩,也是祝愿家乡的明天像礼花一样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00字(WEI890.COm 唯美句子)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6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一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二

因为元宵节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妈妈就提前带我到水街去看花灯,这次灯会的主题是:“盛世中华、和谐盐城”。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这下人间可大乱了。有的地方洪水暴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打开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他很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处死了青龙。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现在。

每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热闹。

元宵节习俗作文 篇7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灯笼的所有者将谜语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打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这个活动起源于宋朝(960――1279)。猜灯谜活动极富情趣和智慧,因此在全社会广受欢迎。